上帝之鞭~~阿提拉

Category: 網路上的知識  

原文來自奇摩知識+

匈奴人力量的決定性的崛起是自阿提拉(Attila,406-453)登基成為匈奴帝國的王之後。西元433年,27歲的阿提拉與他的兄弟布來達 (Bleda)一同從他們的叔父羅阿斯手中繼承了帝國的王位。436年,阿提拉無情地謀殺了他的胞兄,獨自君臨帝國。與他的前輩們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 壯志,更富於侵略性,而且才智極為超群。在歷史上,阿提拉是一個極為突顯的角色。阿提拉時期的匈奴帝國是匈奴史的最後一章,也是最輝煌的一章。他使羅馬人 蒙羞,使日爾曼人喪膽,具有令西人沮喪而無奈的強大力量,以至於他和他的匈奴鐵騎都被稱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

關于阿提拉本人各方面的記載,西方史書上多少有些貶損,但仍不失生動具體的描寫。阿提拉年青時作戰勇猛,稱王之後則更主要地是依靠他的頭腦,而不是他武功,完成了對北方的征服。他表現出了勃勃野心,和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而且為人狡猾、殘忍。

作為匈奴王的阿提拉,他的步態和舉止顯示都出了一種其力量可傲居全人類之上的自負和傲慢。據傳說,他曾自稱擁有戰神之劍,所以他的部下晉見時,如若正面直 視他則必須同時後退,否則會燒壞自己的眼睛。他有一個兇猛地轉動眼珠的習慣,好象他樂於欣賞受他驚嚇的人的恐懼。阿提拉在生活上崇尚簡樸,卻很能容忍部下 的奢侈。他的臣民都對他非常懼怕,在他外出巡查的時候,凡見到他必向其歡呼,以示敬畏。在西方的歷史傳說中,阿提拉極為殘暴兇狠,專事劫掠城市的惡行﹔並 且身上集中了極端的邪惡,嬰兒被他看見都會死去。

阿提拉的長相似乎令人不敢恭維,據記載,他身材矮胖,雙肩很寬,短粗的脖子上長著一個碩大無朋的頭顱,有粗硬的黑髮和稀疏的胡鬚,鼻子扁平,一雙黑眼睛銳 利而陰鷙。盡管這種描寫似乎有些不太恭敬,但有一點毫無疑問,這肯定是一個東方人的形象。這說明經過三百多年的西遷後,匈奴人並沒有被其他民族混血得失去 了原來的體質特徵。 我們對於阿提拉時代的匈奴人的社會生活所知不多,但仍然能從一些傳說和故事中窺見鱗爪。曾有一個東羅馬官員及其隨從出使匈奴帝國,他們有幸見到了阿提拉和 其他匈奴將領,甚至參加了阿提拉舉行的盛宴。從他關于這段經歷的羅裏羅嗦記載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的很多民俗、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情況。

這些羅馬官員在途中曾遭遇暴雨和洪水,幸得附近村落匈奴人的康慨相助方能逃生。匈奴人將他們迎進村裏烤火取暖,侍以美食,安排他們休息。不僅如此,作為表 示他們的善意的一部分,匈奴人還送來好看的姑娘陪伴他們休息。說到這裏順便提一下,管理這個村子的長官是一位年輕女士。由此可見,匈奴人作為一個在當時文 化上較為落後的民族,野蠻的習俗與古樸、善良的民風是並存的。

在衣、食、住等物質生活方面,匈奴人一般來說是富足的。他們有鮮食美酒,有好看的髮式﹔貴族衣飾華麗,甚至有巨大的浴室。但他們衹有村落,而沒有城市。阿 提拉的宮殿不過是一個木結構的建築,四周圍以木樁,頂端飾以尖塔,他的部將的住宅則不准許有尖塔。雖然匈奴民風質樸,但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阿提拉本人 在多年的外交、政治和軍事角逐中已經磨練得內心十分細致,完全是一個文明時代的野心家。他在他的臣民中威望極高,進出宮殿必有華蓋迎送,歡宴時有專為他譜 寫的贊歌。

由於多年征戰所涉及的地域極其廣闊,匈奴人的部落裏人種成份很複雜,匈奴語、哥特語和拉丁語,或者是這些語言的混合,在這裏都能通行﹔但除了俘虜外很少有 人操希臘語。這位東羅馬官員在阿提拉王宮所在地曾遇見了一個希臘人,並與之交談。這個希臘人原是一個俘虜,後因作戰勇猛而獲得自由,並娶匈奴語女子為妻, 還成為了貴族的坐上賓。

有趣的是這位希臘人對於匈奴帝國和羅馬帝國的對比和評價。他說他喜歡在這些野蠻人中生活,在沒有戰爭時,這裏的生活是相當恬靜而富足的。反過來,羅馬倒應 該對很多戰爭帶來的災難負責。羅馬人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別人的利益之上,而且在有戰事時,羅馬的將領都是些膽小鬼,根本不配領導軍隊出征。

在和平時期,羅馬社會分成了許多階層,賦稅極重,養活了很多不勞而獲的人。富人諳熟法律,又有錢,總能得到法律的保護﹔而窮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觸犯法律, 而且那沒完沒了的訴訟又要化很多錢,正義是用錢來購買的。對於這些「謬論」,那位羅馬官員的反駁也有趣,而且耐人深思。他說當初建立帝國的偉人和智者們, 為了確保帝國的秩序運轉正常,必須把社會劃分成很多階層,大家各司其職,所以賦稅是必要的﹔就法律而言,訴訟的複雜是為了確保正義得到伸張。

在外交事務方面,明顯地存在著一種不平等的關系。這位東羅馬官員來匈奴帝國的目的是為了交還幾個匈奴帝國的叛逃者,並在皇帝的授意下與阿提拉就兩國的利益 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涉。在整個過程中,充滿著阿提拉對東羅馬帝國的傲慢,而東羅馬方面總是不斷許諾大量的饋贈。他們在這裏還遇見了幾位來自西羅馬的使 者。這些西羅馬人帶來了他們的皇帝對于阿提拉的乞求,希望阿提拉放過一位羅馬銀器商人,這位商人是一個匈奴人的俘虜的債權人,有大量的黃金在他的手中。

阿提拉先把那俘虜釘死在十字架上,後得知他有黃金在那個銀器商手裏,就要求西羅馬皇帝把人和贓物都交出來。皇帝請求放過這個商人,並答應交納同等數量的黃 金。阿提拉對此根本不予理會。在這裏順便提一句,西羅馬大將阿埃丘斯(Aetius)曾把一個叫做康斯坦修斯的義大利人送給阿提拉作私人祕書。前面提到的 那個被阿提拉殺死的俘虜也叫康斯坦修斯,是一個高盧人。

阿提拉是匈奴史上最偉大的領導者。他不僅建立了最強大的匈奴帝國,而且依靠自己的頭腦以及帝國的軍事力量,在當時西歐的政治舞臺中佔據了一個極其突顯的位 置。在他稱王尹始(大約435年之後),阿提拉就逼迫東羅馬交納更多的錢,狄奧多修斯二世皇帝被迫按往年的貢額加倍上貢。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理由,這位新 的匈奴王在447年以後,幵始把眼光轉向西面,把西羅馬作為尋找新的機會的主要地區。自他登基開始十多年以後,在西羅馬帝國各種事務的角逐中,阿提拉的匈 奴帝國變成了最強大的外部勢力。在他當政時期,匈奴人已經變成了一個定居的民族,而不再是早先的牧馬人了。大匈牙利平原不可能象黑海北部的大草原那樣,有 足夠的空間供他們放牧馬群,因而阿提拉不得不發展步兵團來補充比過去規模小得多的騎兵力量。

實際上,在阿提拉的時代,匈奴人的軍隊在形式上已經和當時歐洲其他蠻族相差無幾了。不同的是,他的軍事力量極為龐大,能夠實施包圍和攻城等大型軍事行動,而其他的蠻族軍隊則望塵莫及。
無論如何,阿提拉對高盧的入侵是都是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西元五世紀四十年代,阿提拉對巴爾幹半島東部實施了一系列致命的打擊。其中有一座位於多瑙河以南一 百多英里的尼斯查瓦河畔的城市(441 -442),被匈奴人摧毀得之徹底,以至於數年後羅馬使者前往晉見阿提拉經過此處時,仍可見岸邊累累白骨,城內屍臭熏天。此後,許多高盧地區的城市都不能 免遭此運。

匈奴人在比鄰羅馬的多瑙河地區確立了一個強大的地位之後,在442年被著名的東羅馬將軍阿斯帕爾阻擋在色雷斯地區。447年阿提拉又對巴爾幹實施了一次更 大規模的入侵。他們長趨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東羅馬狄奧多修斯二世皇帝乞降。阿提拉不僅收取了所有欠交的貢金,還得到了一個新的價值2100鎊黃金的 年貢額,同時 又被贈予了多瑙河以南面積可觀的領土。這次戰役使東羅馬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

史家言稱,匈奴人所經之地「殺戮無數,血流成河。他們搶劫教堂和修院,遍殺修士與修女......他們徹底摧毀了色雷斯,使其不可能再恢復過去的舊貌了。」阿提拉這次對東羅馬的狂勝,令他有了足夠的迴旋餘地去實現其突襲西歐的計劃。

到445年時,匈奴帝國的勢力達到鼎盛,其疆域大致東起裏海,西至波羅的海和萊因河。東西羅馬均被迫向其納貢,以求免遭蹂躪。在當時,西羅馬帝國經過與各 日爾曼蠻族的數十年的戰爭,邊防鬆弛,軍力大為減弱﹔而各日爾曼蠻族的勢力卻在紛紛崛起。在這種天下大亂,群雄四起的角逐中,當數匈奴帝國最為強大。羅馬 人與日爾曼人的各派勢力都想拉攏匈奴人以制服對方。而阿提拉則利用西方錯綜複雜的矛盾巧妙周旋,力圖施展自己的政治報負。

對於阿提拉來說,打擊東羅馬,焚掠巴爾幹不過是一個前奏,而徹底占領高盧則是他實現其野心的第一個目標。在隨後的幾年裏,阿提拉作了充分的准備,並獲得了足夠的理由。直到451年再次大舉發兵,阿提拉把對高盧的征服推向了最高潮,同時也為自己的墓穴掘了第一鍬土。

所謂高盧地區,主要包括內高盧和外高盧兩部分。前者指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以南的波河流域地區,西元前三世紀始就己處於羅馬的統治之下。後者指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現在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以及荷蘭、瑞士的一部分,西元前51年被凱撒大帝征服。

公元451年阿提拉所侵入的即是外高盧,那場決定性的戰爭發生在今法國香檳省境內馬恩河畔的沙隆附近,史稱「沙隆之戰」。這是中古歐洲史上一場著名的戰 爭,也是世界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戰爭之一。雙方投入兵員之多,傷亡之慘重,在那個時代是空前的,而且與在現代戰爭相比也堪稱世界之最之一。這場戰爭形成了歐 洲中世紀傳說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對性與權力的貪欲,對金錢與土地的渴求的故事,它的主要角色象任何一個曾經活著的人物一樣詡詡如生而且富有色彩。

戰爭的勝負,不僅對於阿提拉和匈奴帝國的命運是決定性的,而且對於歐洲歷史的發展也是決定性的。在阿提拉的計劃中,完成了對高盧的征服之後,下一個目標將 是羅馬城。也就是說,他的最後目標是要把整個西羅馬帝國納入自己的版圖。然而,他的超群的才智、與生具來的傲慢,以及極度膨脹的野心結合在一起,不僅把他 在征戰西歐的生涯中帶向了命運的頂峰,同時也激起了羅馬人和日爾曼人對他的聯合對抗。說到這裏,諸位也可以猜出戰爭的結果了。

汪達爾國王蓋薩里克挑開了沙隆之戰的序幕。大約十年前,蓋薩里克的兒子與西哥特王西奧多里克一世的女兒結了婚。但在442年,西羅馬皇帝瓦倫丁三世批准了自己的女兒與蓋薩里克的兒子的婚禮,其結果是可憐的西哥特公主被殘忍地割了鼻子耳朵後送了回來。

從此以後汪達爾人與西哥特人之間就結下了深刻的仇恨。所以蓋薩里克力主阿提拉與其聯合進攻西面的西哥特人。然而,當阿提拉當真越過了苯茵河,而西哥特人加入了阿埃丘斯的聯軍來對抗匈奴人時,汪達爾人卻並沒有參加進來。

另兩個因素更直接地促使阿提拉下定了入侵高盧的決心。一個因素是東羅馬的停止納貢。東羅馬皇帝迪奧多修斯二世於450年從他的馬上掉下來摔死了,他的兒子 馬西安繼位。馬西安在巴爾幹建立了一道堅固的防線來阻止蠻族的入侵,並且拒絕向阿提拉交納貢賦。被惹惱了的阿提拉決定把他的狂怒瀉向西羅馬,不僅因為西羅 馬比東羅馬的軍力與邊防更弱,還因為一個極為特殊的事件給了阿提拉充足的口實向西羅馬宣戰。

449年,西羅馬皇帝的妹妹霍諾莉婭與她的宮廷侍衛的私情被發現,受到其母干涉。那位不幸的情人被處死了,而霍諾莉婭極可能是由於有了身孕,被送到君士坦 丁堡囚禁起來。此女不知是出於惡作劇還是報複心理,情急之中派人給西哥特王西奧多里克送了一封信,稱若能解救她則將許配自身為妻。同時她也給阿提拉送了一 枚戒指和一個口信,表達同樣的意思。

西奧多里克以此為由,一路連下七十餘城,直殺入東羅馬,大肆洗劫了君士坦丁堡,被賄以重金後始退。西奧多里克根本沒有理會婚約之事,他深知皇帝女兒不可能下嫁蠻人。再者,他也非常懼怕阿提拉,不願意與他爭風吃醋。西哥特人走了,君士坦丁堡的恐懼陰影仍沒有消除。

為了徹底解決阿提拉的威協,東羅馬皇帝令人買通其身邊的侍衛,以伺機行刺。這個陰謀很快就被阿提拉識破了,但此種小技倆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的野心很 大。阿提拉仍舊派人給東羅馬皇帝送去了重禮,並捎口信說:「你我都出身於貴族,但你的行為使你失去了繼續保持這份頭銜的資格,而我卻以我的功績保留了榮 耀。我們因此可以分出高下了。」這個信息給君士坦丁堡帶來了極度的恐慌,堂堂不可一世的皇帝此時變得軟弱無能,不得己再次屈辱地向匈奴人交納大量的黃金, 以求苟安。
阿提拉至此並未罷休,他要求把包括高盧在內的一半西羅馬割讓給他作為嫁妝。當他越過萊茵河時,宣稱這不過是以武力來尋求應得的權力。他要履行婚約,迎娶霍諾莉婭。

阿提拉經過充足的准備和精心的策劃,于451年初率領數十萬大軍越過了萊茵河。在他的聯軍裏,有一衹數量可觀的東哥特人的同盟軍和其他少量的日爾曼人軍隊,包括一些勃艮第人和阿蘭人。法蘭克人的一部分也加入了阿提拉的聯軍。

關於匈奴聯軍的兵員人數,各種史書記載不一,從三十萬到七十萬的說法都有,五十萬應該是比較可靠的。無論具體數字多少,在五世紀這種記載已經是相當準確 了。匈奴聯軍越過萊茵河以後,在四月份首先占領了美茨,恐懼很快在高盧蔓延幵來。緊接著,包括萊姆斯、美茵茲、斯特拉斯堡、科隆、沃姆斯和特裏爾在內的一 系列歐洲大城市都遭到了搶劫和焚毀。巴黎幸得一位聖女的鎮定方免遭劫掠。

在掃清了萊茵河流域的通路之後,阿提拉率領他的匈奴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殺向高盧的心臟,包圍了奧爾良。匈奴人強勁而迅猛的軍事行動不僅使西羅馬危在旦夕,而且更直接地威脅著各新建之日爾曼國家的安全。羅馬大將阿埃丘斯受命組織了一衹同樣強大的聯軍來迎擊阿提拉。

阿埃丘斯的聯軍主要由羅馬高盧人組成,同時西哥特人、阿蘭人、勃艮第人也與他們傳統的敵人──羅馬人聯合起來一起保衛高盧。法蘭克國王也被說服加入了進 來。盡管聯軍的所有各方都對匈奴人有一致的仇恨,但對于阿埃丘斯來說,能夠把他們聯合起來組成一個有效的軍事聯盟,仍然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阿埃丘斯號稱是「最後一個羅馬人」,在451年前的很多年裏一直是西羅馬最傑出的將軍,並一直擔任著瓦倫丁三世的首席政治顧問。在此前的四十多年,羅馬帝 國的皇帝們在強大的外敵面前一個個變得軟弱而退縮,在西羅馬更是如此。瓦倫丁三世皇帝為了躲避蠻族,早己遷住拉文那。無論與任何人相比,阿埃丘斯都付出了 更多的努力來保持羅馬帝國的強大和繁榮。

由於西羅馬聯軍的抵抗,匈奴人對奧爾良的包圍沒有能夠達到即定的目標。阿提拉沒有想到會遇到來自西羅馬聯軍的如此強烈的抵抗。他顯得有點聰明過頭了,生怕 在奧爾良圍牆外面拖陷得太久,所以於公元451年6月14日放棄了圍攻。阿提拉撤退到了今天法國香檳地區的開闊平原上,這給了西羅馬聯軍的士氣以極大的鼓 舞,匈奴人並非不可戰勝。

6月20日,在沙隆附近卡太隆尼平原上,一場惡戰發生了。最初,阿提拉顯然是被自己的命運的突然轉折所震驚,他對能否取勝沒有信心,對於當撤兵與否亦不能 決斷,他躲在車陣裏直到下午也不出來。阿提拉計劃著拖到天黑以後再幵始戰鬥,這一點看來似乎是必要的,但他最終還是把兵力投入到戰役中。

在阿提拉的陣列裏,右翼是雜牌日爾曼人,左翼是東哥特人,最精銳的匈奴軍隊則處于正中位置。阿埃丘斯採取了另一種布陣,他把最不可靠的阿蘭軍隊放在羅馬聯 軍中間,用來對付匈奴人的正面突襲﹔西哥特人設置在右翼,而他自己的羅馬軍隊則處於左翼。很明顯,阿埃丘斯希望能夠有效地打擊匈奴人較弱的兩側,然後對匈 奴主力部隊來個兩面包抄。在戰役初期的小規模沖突中,當羅馬人在匈奴主力的右側佔據一處高地後,阿埃丘斯的這種布陣看來確實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從後面的戰 況的分析來看,僅管阿提拉自己的匈奴主力在所有這六衹軍隊裏是最強的,但他兩翼的日爾曼人同盟軍則要明顯弱於對手。

緊跟著,西方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之一就發生了。阿提拉與處於羅馬聯軍中心的阿蘭人發生了激烈的戰鬥。當匈奴人把阿蘭人壓退 時,其右側的羅馬軍隊發動了突然的進攻。同時,匈奴人向前的運動又把自己另一側暴露給了西哥特人的進攻,結果使匈奴人的力量遭受到重創。但實際上戰役的結 果並未分出勝負,雙方的死傷同樣極其慘重。戰況的殘酷程度是空前的,據稱雙方死亡人數估計有16到30萬人。西哥特王西奧多里克在混戰中一頭栽下馬來,被 亂兵殺死。
阿提拉如果不是於危急之中保持鎮定,也難逃厄運。阿提拉撤回到他的車陣中,一直呆到夜幕降臨也不出來,他的弓弩手把羅馬人擋在外面。由於匈奴人所遭受的打 擊,阿提拉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住其精銳主力,因此無心戀戰,想伺機脫身。恰好西奧多里克的死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西哥特人由於國王的死去所發生的政局變化, 新的繼承人不願再繼續參戰,急於回國登基,甚至阿埃丘斯也贊成他趕快回去確立王位。於是,其王兄于半夜時分偷偷跑到匈奴人的營賬內,與阿提拉簽定了城下之 盟,網幵一面地放走了匈奴聯軍。後者則於淩晨悄悄溜出戰場,從而避免了一場更為慘烈的、流血更多的戰役。

事實上戰役到此時已經結束了。在羅馬聯軍一方有人主張阿埃丘斯在第二天恢復戰鬥,但阿埃丘斯沒有同意。也許他希望保留著這個雖然遭受了打擊,但仍然有相當 實力的匈奴軍隊,以便保持與日爾曼蠻族之間以羅馬名義的聯盟。由於阿埃丘斯的放手,阿提拉得以輕易撤走並越過了萊茵河。很多人譴責阿埃丘斯對匈奴人太便易 了。不用討論阿埃丘斯的政治動機,僅從軍事上說,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實際上羅馬聯軍損失也是及其慘重的,而阿提拉不過是一衹受傷的老虎,他的軍事力 量仍然很強大。因此阿埃丘斯的做法應該是明智的,能夠把匈奴人驅趕出帝國領土已經是相當的成功。

確實,阿提拉於次年得以有足夠的力量入侵義大利,並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但假如當年匈奴聯軍在高盧成功地實施了一次有效的反擊,那麼整個西方的歷史就要重寫 了。與當時的許多其他蠻族部落不同,匈奴人不是基督徒,因而對於帝國晚期的羅馬基督教文明的尊重是十分有限的,甚至遠遠不及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這兩個已經 給羅馬帶來很大危害的蠻族部落。

匈奴人對於羅馬的威脅,確實沒有因為阿埃丘斯在沙隆的勝利而消失。雖然阿提拉撤過了萊茵河,但他並未知悉自己的劫數。阿提拉於次年(452)率匈奴大軍繞 過阿爾卑斯山,從東面進入北義大利,再次發動了一場從某種意義上說規模更大的、令整個西羅馬極度恐慌的入侵。位於亞德里亞海岸的阿奎利亞城幾乎被從地面上 鏟除了,它的逃亡者後來在一處沼澤地帶建立了威尼斯新城。許多波河流域地區的城市,包括米蘭、威羅那和巴度阿等等,都遭到了洗劫。匈奴人徹底焚毀了整個北 義大利!而阿埃丘斯,這位曾經在高盧成功地聯合了野蠻人和羅馬人來共同抵抗匈奴人的偉大的將軍、政治家,這一次卻不可能為了保衛義大利,而使西哥特人和阿 蘭人聽命於他了。

看來似乎義大利已經危在旦夕了。但羅馬人並未意識到,實際上匈奴人的實力因為沙隆之戰的打擊已經削弱。在當時整個西方世界看來,羅馬城就要成為阿提拉的囊 中之物了,然而阿提拉的雄健的攻勢恰在此時開始萎縮。緊接著發生的事極富傳奇色彩。由於瓦倫丁三世早已遷住拉文那,此時的羅馬城實際上由教皇管轄。就在阿 提拉逼近羅馬城時,教皇利奧一世屈尊出城,在北義大利的米西諾河和波河的匯流處面見了阿提拉。他身著華麗的教皇服飾,以其滔滔雄辯居然把阿提拉說服同意退 出義大利。

不僅如此,根據傳說,還發生了基督教史上最邪乎的奇跡,居然聖保羅和聖彼德同時在阿提拉麵前顯聖,並下神示說如若不理會利奧的要求則立即賜死。這個傳說在 西方中世紀史上非常著名,至今在羅馬梵蒂岡的一座教堂內還有一副油畫描繪了當時的情景。威爾第曾根據這個傳說寫了一出歌劇,其主旨在於表達義大利反抗外國 侵略勢力決心,和義大利人民必勝的信念。在歌劇上演時,正置義大利被奧匈帝國所占領。根據這個歌劇,有一個叫做埃茲奧的羅馬將軍,作為羅馬使者前往阿提拉 營賬談判。他許諾將作為內應為阿提拉打開城門,但條件是事成之後把羅馬的一半贈給他。但阿提拉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實際上以阿提拉的自負和信仰,如果沒有遠為重要的自身原因,他是根本不會聽從不知深淺的利奧的說項的。真實的情況是,阿提拉的軍隊給養短缺,整個義大利在 450 -51年期間又經歷了一場饑荒,而且一場瘟疫幵始席捲匈奴人的軍隊。更令阿提拉擔心的是,東羅馬皇帝馬西安派遣了一衹軍隊越過多瑙河去進攻匈奴人的老巢, 潘諾尼亞。所有這些因素再加上阿提拉前一年在沙隆所遭受的損失,促使阿提拉接受了利奧的勸說,回師潘諾尼亞。

阿提拉到底還是放過了羅馬。在相繼的兩年內,先後在沙隆和北義大利,匈奴人的威脅最終沒能使西羅馬拜倒在自己的膝下。也許羅馬帝國最後的歷史作用是在來自 亞洲的匈奴人和日爾曼蠻族之間充當一個緩沖,而後者的命運則奠定了現代西方民族的中世紀基礎。僅管很多義大利人不滿意阿埃丘斯沒有在沙隆徹底消滅匈奴人, 但恰恰是這位「最後的羅馬人」使這個曾經驕橫一時的蠻族帝國走向滅亡。戰爭和疾病打垮了阿提拉的勢力,匈奴帝國元氣大傷,它在歷史上的最後一頁很快就要翻 過去了。

西元453年的一天,匈奴王阿提拉與一位年輕漂亮的日爾曼少女伊爾迪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婚禮是在美酒與歡歌狂舞中度過的。當晚阿提拉醉熏熏地帶著新娘入 了洞房。次日清晨,人們卻發現他在酩酊大醉中被自己的鼻血嗆死了,而那位可憐的新娘卻哆嗦著倦縮在床角。這位卓然超群的匈奴王的突然死亡所造成的巨大的權 力真空,令他的許多兒子和黨羽很不習慣,他們陷入了內訌和爭奪。

P.S其實「阿提拉」只是匈奴族對他的尊稱 , 他是匈奴王 , 在公元434-453其間執政 , 被稱為「上帝之鞭」。公元451年其兄布列達被殺 , 阿提拉正式西征 , 首先入侵高盧 , 進至盧瓦爾河 , 在卡塔勞溫平原被西羅馬 , 西哥特 , 勃良地 , 法蘭克及日耳曼部族聯軍擊退 , 隨後第二年阿提拉入侵義大利 , 摧毀了波河平原 , 直至教皇利奧一世交付貢金後撒回 , 在與東日耳曼人西爾蒂克結婚後不久死於匈牙利 。

 2014_02_28

Comments


只對管理員顯示


10 « 2024_11 » 12

SUN MON TUE WED THU FRI SAT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自我介紹

你(妳)不用知道

Author:你(妳)不用知道
沒有介紹!
我什麼都不會說的!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最新引用

搜尋欄

加為部落格好友




pag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