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老人」:揭密中世紀伊斯蘭「刺客教派」
Category: 網路上的知識
說起來英語Assasin(「阿薩新」)這個名詞即刺客或暗殺者大家也許不太熟悉,這個詞彙來源於阿拉伯語的HASASIN原意就是穆斯林中右翼教派的激進主義分子組成的刺客集團,他們用古來波斯相傳的一些暗殺技術令十字軍將士或其他教派的人談虎色變,組織嚴密,形式詭秘,應該是比日本忍者更早的專業間諜集團。由於歐洲無此行業,所以以後刺客一詞乾脆沿用了阿薩新這個名字榡榠榙榛,緊綧綹緇一直使用至今。大家還記得《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的所謂聖火令武功嗎,發明者是山中老人霍山,其實這個是音譯問題,山中老人的史學界通用譯名是「哈桑」,而他正是阿薩新教派世襲的集團首領,而《刺客信條》的主角牽牛星正是這個組織的第一殺手,當然後者是虛構的。下面就是關於山中老人及其恐怖的阿薩新教派的歷史真相。
這個故事是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傳給西方人的,見《馬可·波羅遊記》卷一第40~41章,即著名的「山中老人」和他的那些殺手。
公元11世紀時,在中亞地區盤踞著一夥令人聞風喪膽的匪幫,首領稱為「山中老人」(名Ala-eddin),他手下有一群窮凶極惡、毫不畏死的殺手,稱為 「哈昔新」(Hasisins)。周邊各國王公貴族,任何人只要得罪了山中老人,必遭殺手暗殺,而且這些殺手執行命令時不畏艱險,萬死不辭。
關於故事所發生的「兩百年前的波斯」——當時的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早就已經覆滅,波斯只是個地理概念(兩伊地區),波斯人正被阿拉伯人統治,當政的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代王朝——阿巴斯王朝。
阿拉伯人本身文化落後,在吞併波斯以後,除了宗教(伊斯蘭教)上同化了波斯以外,在文化上基本上被波斯同化。阿拉伯第一王朝倭馬亞朝還算是阿拉伯本民族的王朝,其首都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文化上更接近拜占庭文明。而第二個王朝阿巴斯王朝的興起,根本就是依靠了呼羅珊(波斯)人的支持,首都在伊拉克的庫法,因此在習俗和文化上更加接近了波斯,甚至帝國政體、典章禮儀都是波斯式的,這個國家已經變成了阿巴斯王室與舊波斯貴族的聯合政權。
在「山中老人」生活的時代,阿巴斯王朝已經衰落,名存實亡,真正掌權的是突厥的賽爾柱人,因此當時的波斯地區又被稱為賽爾柱王朝。但一切制度還是按照阿巴斯王朝的舊制,阿巴思朝的哈里發還是名義上的宗教首領。
基於以上的原因,古人把阿巴斯帝國的人稱為「波斯人」也不足為奇了。
「依斯美良派」現在一般譯作「伊斯瑪伊派」,是伊斯蘭教眾多派別中的一支,它本身並非「專以殺人為務」,阿巴斯王朝晚期興起於北非的一個極端主義伊斯蘭教派別。
這一派別趁阿巴斯王朝衰落之際,在埃及建立了獨立的法蒂瑪王朝,其奠基人賽義德·伊本·侯賽因於公元909年在突尼斯被擁戴為哈里法,取號為「伊瑪目歐貝都拉·馬赫迪」。由於他自稱是先知的女兒法瑪蒂的子孫、什葉派第七代伊瑪目——伊斯瑪伊的後代,因此他建立的教派叫「伊斯瑪伊派」,他建立的王朝叫「法瑪蒂王朝」。
言歸正傳,真正的由山中老人創立的「暗殺派」實際上是伊斯瑪伊派的一個分支,叫做「阿薩辛派」,又叫「刺客派」或「新伊斯瑪伊派」,產生於十一世紀末。下面將結合山中老人加以介紹……
1. 伊斯瑪伊派=阿薩辛派
阿薩辛派名稱的由來:據《世界侵略者傳》所載,在敘利亞的伊斯瑪伊派教徒別稱Haschischin,Haschisch在阿拉伯語中指一種乾草,可用於釀造麻藥酒。由此Haschischin在敘利亞豪蘭地區將其讀做Assissin,豪蘭地區經常與十字軍王國打交道,故在十字軍編年史家筆下,伊斯瑪伊派就變成了阿薩辛(Assassin)教派,成為刺客的詞源了。惟敘利亞伊斯瑪伊派教徒何以別稱 Haschischin,則未見其詳。
2. 伊斯瑪伊派緣起
自從穆罕默德先知去世以後,圍繞著哈里發的繼承問題,伊斯蘭教逐漸分裂成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惟遜尼派長期佔據主導地位,不免對什葉派大加鎮壓,於是,什葉派內部也發生了分化,形成了兩個主要分支:塞德派與伊瑪目派,其中塞德派比較溫和,也比較接近遜尼派,而伊瑪目派則比較激進也較為神秘化,從中又逐漸演化繁衍出十二伊瑪目派、伊斯瑪伊派和阿薩辛派,這幾派一派比一派神秘、一派比一派激進。下面大致講一下他們的教義,否則真的很難理解阿薩辛派教徒的很多行為。
首先說明,伊瑪目(Imam)是教長之意,十二伊瑪目派不承認穆罕默德身後的艾布·伯克爾、奧瑪爾、奧斯曼三人的正統性,他們認可的十二代教長的世系如下:穆罕默德(先知)—阿里(1)—哈桑(2)—侯賽因(3)—阿里·宰尼·阿比丁(4)—穆罕默德·巴格爾(5)—扎爾法爾·撒迪格(6)—…….此教派認為阿里的繼承人移傳了阿里身上的一部分神性,故繼阿里為教長者不會犯有罪孽,並通宵人類所不可知的神秘,是靈魂拯救途中的惟一導師云云。問題就出在第六代伊瑪目扎爾法爾·撒迪格(Dja』fer Sadik)的繼承問題上。扎爾法爾·撒迪格曾指定其長子易司馬儀(Ismail)為其繼承人,後因其沉湎於酒不能自拔。乃謀廢之,另立次子穆薩(Moussa),但是有不少教徒謹尊前面的教義,認為教長既受安拉之感應而行事不得有誤,不得反悔,應該以第一次的指定有效。於是十二伊瑪目派遂告分裂,其追隨易司馬儀者,雖因易司馬儀於760年去世,未能克行教長職位,仍不承認穆薩的正統地位,遂奉易司馬儀長子謨罕默德(Mohammed)為第七代教長,於是同時出現了兩個第七代伊瑪目。由於易司馬儀之黨另創新意,別的教派都認為有十二代(可見的)伊瑪目,伊斯瑪伊派認為謨罕默德為第七代也是最後一代可見的伊瑪目,兩派教義之別蓋在於此。
這個故事是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傳給西方人的,見《馬可·波羅遊記》卷一第40~41章,即著名的「山中老人」和他的那些殺手。
公元11世紀時,在中亞地區盤踞著一夥令人聞風喪膽的匪幫,首領稱為「山中老人」(名Ala-eddin),他手下有一群窮凶極惡、毫不畏死的殺手,稱為 「哈昔新」(Hasisins)。周邊各國王公貴族,任何人只要得罪了山中老人,必遭殺手暗殺,而且這些殺手執行命令時不畏艱險,萬死不辭。
關於故事所發生的「兩百年前的波斯」——當時的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早就已經覆滅,波斯只是個地理概念(兩伊地區),波斯人正被阿拉伯人統治,當政的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代王朝——阿巴斯王朝。
阿拉伯人本身文化落後,在吞併波斯以後,除了宗教(伊斯蘭教)上同化了波斯以外,在文化上基本上被波斯同化。阿拉伯第一王朝倭馬亞朝還算是阿拉伯本民族的王朝,其首都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文化上更接近拜占庭文明。而第二個王朝阿巴斯王朝的興起,根本就是依靠了呼羅珊(波斯)人的支持,首都在伊拉克的庫法,因此在習俗和文化上更加接近了波斯,甚至帝國政體、典章禮儀都是波斯式的,這個國家已經變成了阿巴斯王室與舊波斯貴族的聯合政權。
在「山中老人」生活的時代,阿巴斯王朝已經衰落,名存實亡,真正掌權的是突厥的賽爾柱人,因此當時的波斯地區又被稱為賽爾柱王朝。但一切制度還是按照阿巴斯王朝的舊制,阿巴思朝的哈里發還是名義上的宗教首領。
基於以上的原因,古人把阿巴斯帝國的人稱為「波斯人」也不足為奇了。
「依斯美良派」現在一般譯作「伊斯瑪伊派」,是伊斯蘭教眾多派別中的一支,它本身並非「專以殺人為務」,阿巴斯王朝晚期興起於北非的一個極端主義伊斯蘭教派別。
這一派別趁阿巴斯王朝衰落之際,在埃及建立了獨立的法蒂瑪王朝,其奠基人賽義德·伊本·侯賽因於公元909年在突尼斯被擁戴為哈里法,取號為「伊瑪目歐貝都拉·馬赫迪」。由於他自稱是先知的女兒法瑪蒂的子孫、什葉派第七代伊瑪目——伊斯瑪伊的後代,因此他建立的教派叫「伊斯瑪伊派」,他建立的王朝叫「法瑪蒂王朝」。
言歸正傳,真正的由山中老人創立的「暗殺派」實際上是伊斯瑪伊派的一個分支,叫做「阿薩辛派」,又叫「刺客派」或「新伊斯瑪伊派」,產生於十一世紀末。下面將結合山中老人加以介紹……
1. 伊斯瑪伊派=阿薩辛派
阿薩辛派名稱的由來:據《世界侵略者傳》所載,在敘利亞的伊斯瑪伊派教徒別稱Haschischin,Haschisch在阿拉伯語中指一種乾草,可用於釀造麻藥酒。由此Haschischin在敘利亞豪蘭地區將其讀做Assissin,豪蘭地區經常與十字軍王國打交道,故在十字軍編年史家筆下,伊斯瑪伊派就變成了阿薩辛(Assassin)教派,成為刺客的詞源了。惟敘利亞伊斯瑪伊派教徒何以別稱 Haschischin,則未見其詳。
2. 伊斯瑪伊派緣起
自從穆罕默德先知去世以後,圍繞著哈里發的繼承問題,伊斯蘭教逐漸分裂成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別。惟遜尼派長期佔據主導地位,不免對什葉派大加鎮壓,於是,什葉派內部也發生了分化,形成了兩個主要分支:塞德派與伊瑪目派,其中塞德派比較溫和,也比較接近遜尼派,而伊瑪目派則比較激進也較為神秘化,從中又逐漸演化繁衍出十二伊瑪目派、伊斯瑪伊派和阿薩辛派,這幾派一派比一派神秘、一派比一派激進。下面大致講一下他們的教義,否則真的很難理解阿薩辛派教徒的很多行為。
首先說明,伊瑪目(Imam)是教長之意,十二伊瑪目派不承認穆罕默德身後的艾布·伯克爾、奧瑪爾、奧斯曼三人的正統性,他們認可的十二代教長的世系如下:穆罕默德(先知)—阿里(1)—哈桑(2)—侯賽因(3)—阿里·宰尼·阿比丁(4)—穆罕默德·巴格爾(5)—扎爾法爾·撒迪格(6)—…….此教派認為阿里的繼承人移傳了阿里身上的一部分神性,故繼阿里為教長者不會犯有罪孽,並通宵人類所不可知的神秘,是靈魂拯救途中的惟一導師云云。問題就出在第六代伊瑪目扎爾法爾·撒迪格(Dja』fer Sadik)的繼承問題上。扎爾法爾·撒迪格曾指定其長子易司馬儀(Ismail)為其繼承人,後因其沉湎於酒不能自拔。乃謀廢之,另立次子穆薩(Moussa),但是有不少教徒謹尊前面的教義,認為教長既受安拉之感應而行事不得有誤,不得反悔,應該以第一次的指定有效。於是十二伊瑪目派遂告分裂,其追隨易司馬儀者,雖因易司馬儀於760年去世,未能克行教長職位,仍不承認穆薩的正統地位,遂奉易司馬儀長子謨罕默德(Mohammed)為第七代教長,於是同時出現了兩個第七代伊瑪目。由於易司馬儀之黨另創新意,別的教派都認為有十二代(可見的)伊瑪目,伊斯瑪伊派認為謨罕默德為第七代也是最後一代可見的伊瑪目,兩派教義之別蓋在於此。